My TESOL Diary (W1) 衝擊

我是抱著雄心壯志來的‧
我想要把自己的專業裝備得更堅強些
希望可以為台灣的英語教育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
是的 我的夢很大 大到我說出來都覺得好笑 所以暫留伏筆
不過 as the saying goes, "If your dreams don't scare you, they are not big enough."



------------------------------------------------------------------------
一直以來,我(自)認為 台灣英語教育比較令人挫敗的幾點是:

1. 考試引導教學
    a. 導致學習動機非常薄弱
        真正因為熱愛英文,或是認同英語的實用性而主動想要學習的學生終究是少數。
    b. 過度注重筆試與文法
        造成很多學生閱讀、作答能力與書寫、聽力、口說有極大的差距。
2. 教育方針朝令夕改,流於形式
    a. 方針改了,教育部也沒有系統化的教師培訓(或進修)
        教法演變的速度跟不上政策的需求(或 學生實際的需求)。
    b. 沒有後續配套,效果當然出不來。
        隔個幾年被罵一罵,又想嘗試另一套作法。
        造成第一線的教學人員,學生,家長通通無所適從。
    c. 這想三番兩次的變動,有些教師也看透了這樣的循環。
       因此 面對任何新的變革都以不變應萬變。改革最後終於流於形式‧
       英文課要加英聽,她們就要學生訂雜誌回家自己聽。
       若有老師真的拿雜誌上課,上的也是文法單字,不是英聽阿。
3.  教學方式
   a. 缺乏互動
   b. 缺乏Output的機會
   c. 缺乏思考與實際演練的空間

   在大部分的教室中,進行的都是大量而緊湊的單項輸入,不斷的把很多很多的資訊灌入學生的腦中。比較有心的老師,可能會穿插有趣的東西,掌控學生的專注力,或是精心設計令人記憶深刻的記憶法。 但,終究都是單向的輸入。 語言應該要能夠用得出來才是活的,紙上談兵是不夠的。
   但,我相信這樣的教學方式會長久延續絕對不是老師懶惰,或不求新求變。
   學生性格跟新興的教學法有蠻大的拉扯,有些老師想要嘗試活潑 互動多的方式上課,滿腔的熱血很容易被學生的被動打敗。而學生的被動又要追朔到家庭教育,社會風氣,民族性格等等根深蒂固的問題。
       
------------------------------------------------------------------------
總之,我抱著想要跳脫舊式教法的心情,想要讓台灣的學生們能夠學到真正實用的英文,發音良好的英文,希望英文可以變成學生培養新嗜好,認識世界,教新朋友,可以真正拿來溝通與使用的工具。

第一堂課  先來個問卷 問你同意不同意
1. Students learn best through spoken, nor written language.
2. Teacher and students should use the second language rather than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3. Teachers should avoid explicit discussion about grammar.
4. The aim of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make students like native speakers.                


如果你稍稍認同我上面對台灣英語教育的一番抱怨
應該不難猜想 反撲之下的答案會是甚麼。

確實很多人(尤其家長)都私心認為全英語環境比較好。[2.]
越來越多人主張口說比書寫重要[1.],文法應該要讓學生先自行內化,有問題才提出來教學,不要一直教文法[3.]。發音當然是越像native speaker越好[4.]。


結果第一堂課課程內容就給我投了一顆震撼彈。
教授點出:這四點都是一般教師常有的ASSUMPTIONS,要我們認真思考這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是否有任何的偏頗不當之處。是否有因人(地)(時)制宜的空間?

而讓我最衝擊的則是第四點:
我真的認為 英文說得道地,就是不要有地方腔,越像Native speaker越好。
但來到倫敦這個多元化的國際城市,那樣的想法卻顯得非常狹隘。
不只是 視野狹隘,更顯得接納度狹隘。
說到底 原來我心裡的Native Speaker只有英美加澳

Q1: 什麼叫做道地的英語,甚麼樣的人叫做Native Speaker?
Q2: 操著濃濃的蘇格蘭腔 或是奧克荷馬腔的人是不是Native Speaker?
Q3: 對很多的印度人來說 英文是他的第一語言(他們也有母語喪失的問題),
       3-a: 他是不是Native Speaker?
       3-b: 當他說著再自然不過的印度腔英文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 他這樣說是錯的嗎?
       3-c: 而他真的是錯的嗎?

所以 要把英文學得像 Native Speaker一樣 已經成為一個過份攏統缺乏定義的目標了。
(大受打擊!!!)

被這樣連珠砲的問題轟炸完之後,我也只能用以下結論自圓其說了:
I will aim to teach students the kind of English that travels well, and is well-received in most of the places in the world.





Comments

Popular Posts